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型 | 项目级别 | 项目所属专业类代码 | 项目成员 | 指导教师 | 所属学校 | 操作 |
---|---|---|---|---|---|---|---|---|
x202510008479 | 基于多模态语料库的短视频健康科普知识呈现策略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2 |
周津华、袁乐而、郝宇彭、王义、吴婷婷
|
魏兴
|
北京科技大学 | |
x202510008480 | 基于多智能体偏好学习的智能家居场景识别系统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8 |
张嘉鑫、史一鸣、奥铠泽
|
王玲
|
北京科技大学 | |
x202510008481 | 基于仿真安卓的工字形悬臂梁设计APP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1 |
谭睿捷、张凤麟、卢俊宇
|
魏培君
|
北京科技大学 | |
x202510008482 | 基于非接触主动式声波交互的岩石或土类型识别方法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10 |
黄尚业、强巴格桑、马丽芸、仰小青
|
张庆龙
|
北京科技大学 | |
x202510008483 | 基于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DAS)水力压裂低频应变事件的智能识别算法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7 |
曾钦麟、刘培栋、吕仁杰、张玮珂、李管悦
|
刘飞
|
北京科技大学 | |
x202510008484 | 基于服务器动态码率生成的多用户码率仿真平台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9 |
潘雨晨、张梦梦、孙海天
|
张冬艳
|
北京科技大学 | |
x202510008485 | 基于高钒选择性反萃剂与中性协同萃取机制的短流程溶剂萃取工艺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4 |
丛帅、陈硕、黎昊之、余奕楠、李先灿
|
王伟
|
北京科技大学 | |
x202510008486 | 基于高压气体发生剂的致裂技术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29 |
王灵丽、汤煜晔、邱世豪
|
孙英峰
|
北京科技大学 | |
x202510008487 | 基于工业视觉的钢铁材料表面缺陷检测算法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9 |
陈鸿辉、唐梧桐、龙泽宇
|
马博渊
|
北京科技大学 | |
x202510008488 | 基于广域异构知识融合的企业竞争合作分析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9 |
官子赫、郑勇梁、刘月昂、高海、王沐涵
|
陈辉铭
|
北京科技大学 | |
x202510008489 | 基于国产指令集LA的处理器设计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9 |
郑敏洁、赵晨净、陈晶晶
|
张磊、郑榕
|
北京科技大学 | |
x202510008490 | 基于红外感知的智能交互旋转座椅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9 |
杨金浩、王帅、吴函霖、肖扬
|
段世红
|
北京科技大学 | |
x202510008491 | 基于机器视觉工具YOLO分析的道路车辙病害的识别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18 |
李长达、祁皓、张治恒
|
张庆龙
|
北京科技大学 | |
x202510008492 | 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催化材料设计与应用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8 |
徐路灿、徐屾喆、赵俊风
|
贾宝楠
|
北京科技大学 | |
x202510008493 | 基于机器学习的多孔石墨烯导热预测模型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5 |
崔恩泽、刘晴晴、王均、金瑞喆
|
邹瀚影
|
北京科技大学 | |
x202510008494 | 基于机器学习的恶意流量识别系统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7 |
宋佳美、姜珊、赵盈盈、肖舒元
|
许海涛、杨晟淞
|
北京科技大学 | |
x202510008495 | 基于机器学习的金刚石/铜复合材料散热性能优化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4 |
何松睿、黄崇峻、杨羽佳、周玥彤
|
魏俊俊
|
北京科技大学 | |
x202510008496 | 基于机器学习的经管类专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市场需求匹配度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1201 |
徐维遥、高源、岳灿、官洪辉、叶昊廷
|
金家华
|
北京科技大学 | |
x202510008497 | 基于机器学习的切片病理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9 |
霍鹏宇、孟宗城、李绍杰、王凌峰、胡军
|
阳小龙
|
北京科技大学 | |
x202510008498 | 基于机器学习的氢氧化铝焙烧能耗预测系统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4 |
朱树昱、俞笑、赵敬昊、彭扬、杨若涵
|
赵洪亮
|
北京科技大学 |